close

  11月3日,唐山市城管局就前一天微博上瘋傳的“商販向城管執法隊員下跪”的配圖微博作出回應:網傳圖片是11月2日上午,城管隊員室內設計準備將小販的經營工具登記保存,小販跪在車前阻止城管執法。
  最近,另一張瘋傳的圖片,是關於安徽寧國支票貼現市場民政局網站的一張領導看望百歲老人的“懸浮照”。事後,寧國市委宣傳部證實,確定系PS,但寧國市副市長當日確實去看望了老人,事情是真實的。
  網絡世界,“無圖無真相”已經成為流行語。發新聞、發微博usb如果沒有配圖,就顯得乾巴巴的,沒有生氣。一個新聞,如果有一副醒目的圖片,馬上就吸引眼球,引人入勝。但“有圖”就一定“有真相”嗎?那可不一定,捍造圖片,那是製造謠言;曲解圖片,那是別有用心;而弄虛作假,則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上述兩則新聞中,我們在網上看到了小販被掐脖和下跪的畫面,但小販違法和暴力的畫面卻被上傳到網上的圖片有意或無意省略了結婚,說明有人在有意地放大負面信息。圖片是真實的瞬間,而執法卻是動態的過程。圖片的瞬間真實,代表不了整個事件的過程。當一張炫目的圖片孤立地出現在網友面前時,有多少人能夠意識到,這隻是一個瞬間,並非全部的真相?那藏在圖片背後之人的故意“抹黑”,常常會被人們有意無意地忽略。
  領導懸浮照,圖片證實是真實的,它反映了我們一些幹部漂浮的工作作風。既然領導確實去看望百歲老人了,就應負責任地弄張真正的現場照片。拍照失敗了,完全可以不配圖片,用真實的文字反映新聞事實,為什麼要自覺不自覺地去弄虛作假呢?!一個真實的新聞,卻取得適得其反的社會輿論效果,應當怪誰呢,這就叫咎由系統家具自取。
  最近幾年,不僅是圖片,包括視頻、採訪、通訊報道等,也都曾經出現過類似的“瞬間真實”,比如楊佳的“凡事講原則”,馬加爵的“穿過的最好衣服(囚衣)”等。這些事件情節經過某些人的強化處理後,人們往往看到了違法者的人性化一面(次要方面),淡忘了他們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主要方面)。這種瞬間的真實和上述網傳城管與小販的圖片一樣,只是事物局部的反映。倘若人們的認知過多地停留在這些枝節和片段中,就會在不經意間改變情感指向,甚至偏離公理和法律,最終喪失客觀的立場,顛覆了公正的標準。
  很明顯,以偏概全,故意曲解事實真相,這不是一種我們所需要的新聞文明。
  “先有立場,後有新聞”。新聞應當是客觀的和真實的,但不能否定其隱含的導向,特別是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新聞的目的性和碎片化更加凸顯,每個聲音的背後都潛藏著不同的訴求。一位著名的評論家曾經說,新聞出現時要考慮三個層次的問題,即“辨真假”、“判對錯”、“析利害”。這不僅是評論家的責任,也是每一個有話語權的社會成員的責任。對廣大網民來說,當一張圖片出現在視野中時,我們應該保持冷靜,讓理性多於感性,多問幾個為什麼?這樣才不會受到矇蔽,被“霧霾”折住真相。
  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定的規律的,互聯網帶來的信息革命同樣如此。在海量的信息中,我們能否做到理智清醒,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能否用聯繫的、全面的、發展的視角審視身邊發生的一切現象。文明需要理性,需要求真,需要深思和辨識。互聯網上,面對嘈雜和喧囂,保持一顆客觀冷靜、勤於思考、勇於探究的頭腦極不重要。
  文/汶金讓  (原標題:弄清圖片背後的真相才是新聞文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a90zawfq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